力成文学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生感悟 > 心灵感悟 >

享受生活,转烦恼为菩提

作者:力成文学 时间:2020-04-22 阅读:()

享受生活,转烦恼为菩提

  我们学了那么多东西,千万不要急于求成。就在自己原有所学的基础上,把它归之于养。所以我在书院里面经常说,学必归养,不养,所学无益。我的老师本光法师,当初给我们的要求就是:“学以致用,学以变化气质,学所以学养也。”很多人在佛法上谈证量,我说证量没有那么神秘。我的脾气不好,通过几年的修行,我脾气好了。脾气不好是前辈子没有修行好,现在通过我的修行改好了,修行是因,脾气改好了就是果,就有证量了。以前我有点傻,现在不傻了,不傻就是有证量了嘛。所以证量并不是一定要神通广大,三明六通什么都会,要有天眼通,天耳通,预知未来,不是那个。
 
  我们都是烦恼众生,需要把颠倒见颠倒过来,颠倒过来你就有证量了,并不是说颠倒过来,以前有烦恼,现在就没有烦恼了,不是的。能颠倒过来,把烦恼转得动,这个就是证量,不需要什么神通来证明。若我在这里修了这个法,那个法,我就有神通了,那叫鬼通,要出事的,会有麻烦的。
 
  “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,是知之盛也”,这个是最了不得的智慧。我也不怕提倡保命哲学,君子明哲以保身,一定要保身保命。现在是光辉灿烂的21世纪,这么好的日子,凭什么不多活几年去享受享受?我常说要会享受生活,我们一定要会享受生活,并不是说仅会享受好生活,坏生活也要会享受。我在监狱里时,那么艰辛的环境我也是享受过来的。你看我那些年写的诗词,都在这享受中,品尝苦难,写得还是很美的。
 
  透露一句,什么叫转烦恼为菩提?享受生活就是。本来很烦恼,过不去的日子,你把它变成享受,你就很滋润了。在烦恼中能过得很安心,很欢喜,很平和,这个就是转烦恼成菩提。享受生命,我的心跳,我的呼吸,我的劳累,我的疲乏,我的心都在舒畅之中;我的五脏六腑、眼耳鼻舌身意与色身香味触法接触的时候,我都要去享受。现在不是盛行“动中禅”吗?动中禅就是在举手投足之间,去品味其中的感觉,这个也是享受。只不过我们要落实在“受”字上,我们要有受用,一个是受,一个是用。不能说仅受而无用,有的人傻乎乎地去享受,享受当然也好,当然还得有用。什么叫用呢?用于使自身更上一层楼,用于普度众生,与众生结缘,回向与众生,让大家受益。
 
  所以我们看,这的确是非常妙的一个方面,就在享受生命的过程之中。生命是生老病死,你把生老病死苦作为一种享受,转生死成涅盘就在其中了,并不是我能坐脱立亡,就可以转生死为涅盘了。坐脱立亡是出家高僧们的境界,我们没有高僧们那样卓越的行持,也没有四禅八定加行,怎样使我们有一种方便呢?那么就要在享受生命的前提下,感觉什么叫转生死成涅盘。这个就是大圆满,这个就是大手印,这个也是禅宗不传的法门。
 
  学佛学道,并不在高远处,用道家的话来说,只是因循自然而已。我在四川遇到过一个道家大师,有人向他请教内丹功夫。内丹功夫第一条就是调整自己的呼吸,他说:“调什么呼吸啊?你越调越乱,天天心猿意马,天天打妄想,一调心跳就加快,呼吸就急促,你怎么调?睡着了,呼吸自然而然就调匀了。”当然,这个前提是,鼻子没有鼻炎,不会打呼噜,鼻的通道要通畅,只要你睡安稳了,呼吸自然就是均匀的,而且是最妙的状态。所以平常打坐的时候,一定要让自己身心放松,身心一放松,呼吸自然又细又长。如果有事情,突然一个紧张的念头一来,马上心跳加快,呼吸加快。
 
  我们一定要善于养,在享受生命,享受生活的时候,把麻烦也要归养。我经常说,大圆满、大圆满,不能尽是好事才圆满,缺少麻烦就不圆满。中国古人说,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”,“穷则独善其身”,人在穷困的时候才能独善其身,你富贵了怎么去独善其身呢?天天都在糖水里面泡,温室里面长大的,是经不得风雨的。把温室撤掉,霜一打就蔫了,没用。这个也叫“反者道之动”。
 
  “以其知之所知,以养其知之所不知”。我们再印证一下,上次不是讲《禅修备考六则》吗?里面就引用了一段德山禅师的话。大家知道在禅宗里,有“德山棒”,“临济喝”,这是“激箭似”的禅法啊!德山门下开启了云门和法眼两大宗派,非常崇高。禅宗的法是单刀直入,没有葛藤。德山禅师有一段开示非常好,他说:“若也于己无事,则勿妄求;妄求而得,亦非得也。汝但无事于心,无心于事,则虚而灵,空而妙。”“无事于心,无心于事”,心里面没有东西,坦荡荡的,这就是“养不知”。“养不知”以后能达到什么效果呢?“虚而灵,空而妙”啊。所以我们说“以其知之所知,以养其知之所不知”,并不是说我们就安住于不知上。这是一个本,有了这个根本,我们就“虚而灵,空而妙”,智慧自然就提升了。
 
  智慧是什么呢?“般若无形相,智慧心即是”,六祖大师是这样说的。般若是什么?就是无形无相的东西,没有任何内容的。真正的般若,就是一个空寂的状态,就是智慧心。智慧心有什么内容?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:“与知识相比较,智慧更重要。”知识是具体的精神内容而已,而智慧可以无穷无尽生出这些无量的知识。但是无量的知识不是智慧,知识是知识,智慧是智慧,智慧是一切知识的源泉。智慧就是这个不知,所以一定要“养不知”。但会不会变得一无所知,肯定不是的,我们一定要明白这里面的分野。
文章推荐
最新文章